曾为城市无特产而倍感沮丧的深圳人终于可以挺直腰杆。一首歌谣为您解开心中的谜团:“大鹏鲍、沙井蚝,石岩柿子、南山桃;龙岗鸡、金龟桔,还有深圳云片糕”——说的就是深圳特产。
“深圳记忆”项目小组向大海出发,一路往西,探访歌谣中提到的“沙井蚝”,体味由一种美食引发的文化传奇。
沙井的蚝墙、蚝壳屋、“蚝仙”传说、打蚝歌、“好事”(蚝豉)及一年一度的金蚝节等与蚝相关的蚝文化,都诉说着沙井人世代养蚝的历史。
作为地道的沙井人,和蚝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陈沛忠,早已将蚝视为此生所伴。作为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沙井蚝民生产习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沛忠早已深谙蚝业门道,他认为,沙井和蚝已经密不可分,“作为深圳地方特产,沙井蚝凝聚的是民间的智慧,它有一整套成熟的养殖和加工技术。这些生产技艺是蚝民长期实践的智慧结晶,蕴涵着许多的科学技术经验,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保护沙井蚝,对于保存地方历史,丰富深圳的城市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沙井蚝民生产习俗第三代传承人陈沛忠。
▲出海养蚝是沙井人传续了千年的生产方式,旧时蚝民就是使用俗称为跳板的泥滩工具进行养蚝作业。▲传承人演示煮蚝操作,沙井知名的蚝产有蚝鼓、蚝油、蚝罐头等。
“千年蚝乡”始于宋代
望着眼前的这片海,陈沛忠介绍道;“沙井西面的海古称‘合澜海’,取西江、北江、东江流来淡水与此伶仃洋咸水交汇之意。‘弥漫合澜海,南与沧溟通。蜃气起鲛室,珠光出龙宫。’明代著名文学家陈琏如此描绘这里绝佳地理位置与恢宏的气势。正是由于咸淡水交汇,沙井成为得天独厚的蚝场。从宋代开始,沙井的先民就在海边的滩涂插竿养蚝,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传说,当年有一艘满载缸瓦的木船,航经珠江口时沉没在沙井附近海底。几年后,当地渔民偶然从海底捞起缸瓦片,发现上面都长着又肥又大的蚝,比普通蚝要大得多,于是,渔民们就在这一带利用瓦片、石头养蚝。
的确,沙井人成就了“沙井蚝”,沙井也因蚝而名扬四海。
沙井蚝,古代称为靖康蚝、归靖蚝。早在宋代,归靖蚝就远近闻名。宋代文学家梅尧臣《食蚝》诗中这样描述:“薄宦游海乡,雅闻归靖蚝”。陈沛忠表示,这是有关深圳名产最早的文献记载。到了元代,养蚝已有一定的规模,《元一统志》中就有“蚝,东莞八都靖康所产,其处有蚝田,生咸水中,民户岁纳税粮,采取贷卖”的记载文字。明清时期,沙井蚝业进入迅速发展期。民国年间,沙井蚝产远销东南亚。
▲经过十多天晒制的蚝豉呈金黄色,按大小分装上市。
▲年轻时曾担任国营水产公司收购员的陈沛忠和蚝打了一辈子交道,深谙蚝业门道。
吃出来的“蚝”文化
在沙井蚝文化博物馆内,那一张张蓝天白云下,碧海波涛中,在蚝田中劳作的蚝民照片,让项目组成员心生感动;而更让人们回味悠长的是,让人垂涎的“沙井蚝宴”。
蚝民把刚从海上打捞上来的生蚝,用一把似镰刀一样的开蚝工具,一只只撬开,挖出一条条雪白丰满光滑的生蚝,做成各式风味不同的美食:白灼生蚝、油煎芝麻生蚝、香炸脆皮生蚝、炭烧生蚝、蚝仔煎蛋饼、蚝豉蒸腊肠等。
“沙井三枝花,蚝肉进富家,蚝壳留自家,蚝汤送病家。”陈沛忠介绍说,秋冬是生蚝最为肥美香甜的季节,此时的生蚝在饱含海水的鲜美之余,肉质更是爽脆。“在沙井,粗略估计,生蚝已经超过100种吃法,几乎每家饭店都有自己的拿手蚝菜。生蚝可蒸可煮、可炒、可煎、可炸、可烤、可汤、可煲、可铁板、可红烧,简而言之,所有的菜、饭、汤、粥全都可以蚝为原料。光吃还不够,吃完的蚝壳还要用来砌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步涌村江氏大宗祠蚝壳墙。”
“不止是吃这么简单。蚝,在本地方言中与‘好’‘豪’谐音,有‘好市、富豪’之彩头。于是当地人逢年过节、庆典祭祀,少不了蚝豉、生菜、猪手这几种菜色。尤其是嫁娶礼单中,少不了蚝豉这一项。这种习俗,以深港本地人(广府)为甚,又由深港的华侨带向东南亚和欧美等地华人聚居地。这种延绵数百年的民间风俗,积淀了岭南独特的‘蚝文化’。”陈沛忠说。
▲秋冬季节,蚝的晒制成为沙井一景。
▲成立沙井蚝民俗文化研究会、建成沙井蚝文化博物馆为沙井蚝文化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图为传承人手持蚝壳在博物馆陈列柜前讲解沙井蚝历史。
首创异地养殖“育”品牌
除了“沙井蚝”项目的第三代非遗传承人,陈沛忠还有另外两个与之相关的身份:深圳市水产行业协会会长、深圳市沙井水产公司总经理。
陈沛忠表示,沙井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地区。改革开放后,深圳宝安区水域受到污染不适合养蚝。于是,上个世纪90年代,“沙井蚝”通过外移基地生产,开始在江门台山等地进行“异地养殖”。
“台山的海水不受任何污染。盐度、温度、浮游微生物、水质等都与沙井蚝原产地一致,养殖出的鲜蚝的品质与沙井蚝并无二致。”陈沛忠说:“养殖过程中,严格采用沙井蚝的技术标准,同时,为了保证沙井蚝的沙井特色和技术优势,所有异地养殖的鲜蚝均运回沙井,进行后期加工和制作。”
据了解,沙井各类养殖企业在异地的蚝养殖总面积已经超过20万亩,年产鲜蚝近30万吨。此外,在沙井蚝的深加工方面,一般晾晒成蚝干或加工成蚝油、蚝罐头等,广受好评。
陈沛忠认为,打造一个好的水产品品牌,一要有生产基地和优质的产品;二要学会守望与坚持;三要政府跟社会共同推动,“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它们共同发力才能‘育’成一个好的蚝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