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 时间:2021.09.02作者:深图

平湖大围

平湖大围刘氏宗祠德馨堂

松柏围镬耳山墙

“平湖究竟有没有湖?”平湖当地乡贤、书法家、非遗传人刘旦华向记者解释其中的缘由,他说:“最初的平湖村只包括伍屋围、大围、松柏围。从地形上看,伍屋围像一只大螃蟹,大围村像一只蚌,松柏围村像一只虾。螃蟹、蚌、虾均为水生动物,得水才能活,加之这一带地势平坦,人们便将此处称为平湖,平湖村由此而得名。”虽然没有真正的“湖”,但康熙、嘉庆《新安县志》均记载平湖乡左有“瓢胡泉”,当地方言读音与“平湖”相近,也成为平湖地名的由来的一种说法。

平湖大围,原称“平湖围”。大围,顾名思义指规模大、人口多。据《刘氏族谱》记载,刘氏先祖由南雄珠玑巷迁至东莞,后迁深圳丹竹头,再由刘本刚于明朝洪武年间立围于此,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大围是聚族而居的典型,过去全围村有近千人口,只有刘姓。它以古代的“城”为蓝本设计建造,居山而筑。曾经的围屋有四纵十横的巷道,错落排列着几百间广府式民居。

刘氏宗祠是围内最大的单体广府式建筑,位于围村东面。祠堂面阔三间三进两天井。宗祠右侧有一口古井,呈八边形,古称“八卦井”。大围最多居住有近500户人家,后人口持续繁衍,大围发展空间受限,为了不占用水田,又向村左的山脚下分立松柏围以及新祠堂村,形成了平湖社区基本的自然村落。

松柏围位于凤凰山的西南屋头岭山脚位置,在大围的东部。建于元末明初,因以前村头并排长着三棵浓荫密布的形状似松非松、似柏非柏的古树,而命名松柏围。松柏围占地5400平方米,由数排广府式排屋组成整体。排屋用青砖砌起,后排有十数间房屋为镬耳式封山墙,这种具有珠三角地区特色的房屋造型,象征官帽的两耳,又称“鳌鱼墙”。围内大部分建筑为三开间两进式,檐口有精美木刻。平湖刘氏十四世祖刘本刚在平湖大围立围,其子刘武弼在松柏围立围,发展至今已有三十五世。

新祠堂村在松柏围东南方马岭之下。平湖先民刚迁入此地时,在大围建有数间“香火堂”和祠堂,后来平湖的刘氏族人不断增加,便商议在该处建一总祠,因总祠是新建的,故得名“新祠堂”。2004年,平湖村委改称平湖社区,原自然村改为居民小区或工业区,大围、松柏围、新祠堂三个自然村的居民90%以上住进凤凰山下的村民统建楼——“平湖凤凰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