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氏风车 时间:2020.04.02 来源:原创

今年春节,又见到迎风舞动的彩色风车。微风一动,风车狂舞,心也随之清扬起来。儿时的风车在脑海里依然清晰,手拿风车逆风奔跑的场面如昨,快乐的心情随着风轮的转动而飞扬……

“深圳记忆”项目组探访扎根深圳十余年,以民间传统手工艺术闻名的“夏氏风车”第五代传承人夏代友。在感受手工纸扎风车技艺的同时,重温儿时美好的回忆。

风车原名“吉祥轮”

夏代友的“传统手扎风车工作室”安置在宝安一个偏僻的城中村内,以传统手扎风车为业的他,只能以微薄的收入养活一家人。可即便如此,夏代友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更换职业,因为,这是他夏氏一族五代传承的技艺,“即便只能过着清贫的生活,也要把老祖宗的手艺一代代传下去。”夏代友说。

“风车是一代人儿时的回忆,是春天的玩具,也是迎春的象征。”夏代友告诉记者,现在人们叫的“风车”其实是俗名,风车原名为“吉祥轮”,因其外形酷似车轮而得名“风车”。 风车是我国古老而传统的吉祥物,是百姓心中“祈福、招财、保平安”美好愿望之载体。关于它的起源有很多有趣的传说,虽然故事不尽相同,但每段传说里的风车都有着无比美好的寓意。

记者了解到,风车历史悠久,由于难以保存,目前并没有发现考古实物。但在一些史料中也能找到风车的蛛丝马迹。如南宋画家李嵩笔下的《货郎图》、元代画家王振鹏也有类似的画作传世,名为《乾坤一担图》、清代也有一本《日下旧闻考》,上面就有对风车的文字记载。

“手扎风车是一门综合艺术”

上至夏氏六代,下至一家老小,夏代友全族、全家基本都会做手扎风车,但以此为业的却只有少数几个。夏代友表示,自己从懂事起就会做风车,“看都看会了,这一做就是40多年。不仅教会了媳妇,女儿和儿子也都是行家里手。”

的确,在夏代友80多平米的工作室兼家里,堆积如山的都是制作风车的材料、工具。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夏代友的太太田贵香手就没有停过,和记者一边交谈,一边做风车,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三、四个。

夏代友介绍说,风车的制作材料主要有纸张、竹签加民向染法与手工制作而成,大小不一,款式多样。其工序也包括选材、裁剪、染色、分粘、绑圈、扎圈等20多道工序。

可千万不要小看一个简单的风车。传统手扎风车采用的是纯天然材料,纯手工制作,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包含竹、木、纸张,美术、化学、物理、数学等门类的知识。

此外,夏家祖辈传下来的不仅是风车,代代传下的还有“竹、木、毛、泥、油、布、纸”七技:竹能做成龙头、狮子头的内框;木能做成各种刀枪剑戟等玩具;毛可以做成鸡毛毽子或鸡毛掸子;泥则能雕成小泥人;油就是猪小肠,加工后可做成唱戏用的脸谱;布可以做布娃娃等民间布艺品;纸可以做的花样最多,而最常做的就是夏家人擅长的风车。

“设计灵感来自大自然”

在人们的印象中,风车和孩子有着天然的联系。左手风车,右手玩偶,迎风奔跑,是一幅美好的画面。

问及做风车最快乐的瞬间,夏代友和太太都表示,当孩子们拿着风车快乐奔跑,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笑容,那一刻,心里会有极大的满足。

“风车转转,财源滚滚……传统风车代表喜庆和吉祥,有驱魔镇宅之效。旗飘轮转鼓喧天,行人驻足侧目观。请回风车结善缘,迎福纳祥保平安。”夏代友表示,传统风车的设计灵感源于大自然,它与大自然和孩子们有着天然的亲和力。风车是一种利用风力转动的民间传统玩具,它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当小孩子拿着风车迎风奔跑,既能强身健体,还能从视觉和审美的角度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多年来,夏代友信奉的是“用一生的时间做好一件事。”他和家人每天做的都是关于时间的故事,“年轻的时候,人容易浮躁,做风车会安抚内心,是一种极大的安慰;现在年近半百,内心平静,做起风车来又是另一种平和。做所有事情都是修心养性,手扎风车也是如此,当我们一家人静下心来,扎着彼此的风车,虽然话不多,但技艺就在无声中代代相传。”夏代友说。

如何衡量一个好的手扎风车?夏代友认为,做工精致是最重要的标准,“不仅用原生态、好的的材料、每个细节都要经得起推敲,是静态动态相结合的艺术品。”

微风一起,五颜六色的风车顺风而转,儿时拿着风车满街跑的日子就在这样的斑斓色彩中再次鲜活起来。如今,夏代友的风车出现在深圳各大节庆场合和非遗展示舞台,除了传统风车,他又研发出了多轮风车、打鼓的声乐风车、螺旋风车、卡通风车、生肖系列风车,有的被客人亲切地成为“米奇风车”、“棒棒糖风车”等,深受人们喜爱。

“小时候就觉得花花绿绿的风车好看又好耍”,可长大之后,夏代友才真正明白,这些技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玩具,更是一种传统艺术的传承力量,一种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