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

深圳文献库

纸本文献

作者捐赠

作者人物

文献活动

文献发现

共有47286条记录,耗时[1.452]秒
  • 中西交汇中的近代中国都市和乡村 = The urban and rural society in the context of sino-western's interacting 作者: 赵晓阳主编 周东华主编 刘忠明主编 出版者: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和杭州师范大学人文振兴计划“公共史学特色学科建设与研究”资助。 本书为2013年10月11-14日在杭州召开的“中西交汇中的近代中国都市和乡村”国际学术研讨会部分论文的结集;“中西交汇”是中外关系的一种状态,也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种角度;“近代都市和乡村”则包含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部;近代中国由于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她的所有变迁几乎都离不开西方因素的影响;论文集收录的论文包含了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多学科的内容,对于近代中外关系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做了多方面和深入的讨论。
  • 跨媒介香港 = The cross-media culture in Hong Kong 作者: 凌逾著 出版者: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本书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文学艺术为研究对象,探究香港文艺在新媒介时代,文学叙事与广播影视、数码网络、赛博符号、建筑空间、文化地理、展演艺术的跨界融通;挖掘具有跨媒介特点的作品,透析其独特之处,并论述香港跨媒介叙事的成因、形态、特色、风格和意义。
  • 跨媒介香港 = The cross-media culture in Hong Kong 作者: 凌逾著 出版者: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本书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文学艺术为研究对象,探究香港文艺在新媒介时代,文学叙事与广播影视、数码网络、赛博符号、建筑空间、文化地理、展演艺术的跨界融通;挖掘具有跨媒介特点的作品,透析其独特之处,并论述香港跨媒介叙事的成因、形态、特色、风格和意义。
  • 卢梭美学思想研究 = A study of Jean-Jacques Rousseau's aesthetics 作者: 李妍妍著 出版者: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本书以启蒙时代的文化及美学思潮为背景,探讨卢梭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概貌、潜在逻辑体系、主要理论范畴、现代价值阐释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而探究其对于当下美学与文化建设的正反启示。
  •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 机理、模式及效率评价 =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and logistics industry : mechanism, modes and efficiency evaluation 作者: 王珍珍著 出版者: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博士文库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博士文库项目资助。 本书在产业共生理论的框架下,从产业共生系统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出发,分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模式以及效率评价。在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过程中揭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内在机理。在联动发展的模式分析过程中计算了不同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对彼此的共生度,求解出不同地区达到对称性互惠共生大致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还以宝供与宝洁联动发展为例,探讨双方联动发展模式的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以及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为投入产出时系统效率值的变化情况,最终分别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分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演化路径。
  • 社会转型与文学想象 =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literary imagination : 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研究 作者: 龙其林著 出版者: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本书通过对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的宏观把握和梳理,力图揭示出当代文学现象背后的社会思潮和文化属性,揭示21世纪文学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作者以敏锐的的艺术感受力和富于激情的叙述,使文学研究与当下的生活保持着有血有肉的情感联系,读者亦能借此领略到作者所具有的批评激情、搏击时代的痛感以及直面现实的勇气。
  • 现代中国文艺的价值转向 :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实践新探 = Value conversion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 a new exploration of Mao Zedong's literary thought and practice 作者: 罗嗣亮著 出版者: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毛泽东与当代中国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中国现代研究所暨哲学系。 本书紧紧扣住“价值诉求”这一维度,通过详实的文献梳理和细致的理论和历史研究,还原毛泽东对文艺问题的真实思考及其蕴含的价值诉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它对中国文艺价值转向和现代转型的意义。
  • 智库的力量 : 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如何促进社会发展 = How think tanks shape social development policies 作者: (美)麦根著 (美)威登著 (美)拉弗蒂著 王晓毅译 张倩著 李艳波著 郑少雄著 出版者: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译出。 本书选择世界范围内20个智库作为案例,通过比较研究,不仅勾勒出当今全球智库的发展图景,而且尝试为读者解答关于智库的种种疑惑。研究议题涉及教育政策、基础设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改革、扶贫、农业与土地开发,以及社会政策7个方面。
  • 中国非营利评论 . 第十六卷(2015 No.2) = China non profit review . Vol.16(2015 No.2) 作者: 王名主编 出版者: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CSSCI来源集刊。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 设有主题论文、论文、案例、书评等栏目,收录《公益金融:概念、体系及功能》、《公益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社区服务中心的项目化运营:基于深圳经验的探讨》等文章。
  • 反贫困:社会可持续与环境可持续 : 生态文明与反贫困论坛 = Anti povertysocial: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 2014 作者: (侗)吴大华主编 出版者: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主编:吴大华、叶韬、张学立、黄承伟。 本书站在反贫困的超前视角,对今天的反贫困予以高度概括,正面回答了一系列急迫需要回应的新问题。作者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与反贫困”的最新论断,可以说,围绕“生态文明与反贫困”这个主题来探讨今天的反贫困,本书提出了一个颇具创新价值的严峻问题。
GO